我国海水淡化产业迎关键发展期
【纯水设备www.xqccs.com】本文由皙全苏州水处理设备网提供任何人和单位不得转载盗用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目标是到2020年,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是2015年的2.18倍,以此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可见,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正迎来关键发展期。但目前基础技术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
海水淡化是一种实用的水资源开源增量技术,具有产水稳定、水质好等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持续下降,淡化水现已成为部分沿海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水源。据国际脱盐协会(IDA)统计,截至2016底,全球已建成18983个海水淡化厂,累积装机容量达到8860万吨,解决了2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在我国,海水淡化应用规模偏小。据国家海洋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竣工海水淡化工程121个,产水规模101万吨/日,占世界总产能的1.1%,与我国占世界1/5的人口总量、全球第二的经济规模以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不相匹配。我国海水淡化单厂产能也明显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三大主流海水淡化技术是反渗透膜法、多级闪蒸、低温多效蒸馏,单厂全球最大规模已分别达到62.4万吨/日、88万吨/日、80万吨/日,而我国对应的单厂最大规模分别是10万吨/日、0.6万吨/日、20万吨/日。此外,我国海水淡化产水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平均产水成本5.99元/吨,千吨级平均产水成本8.44元/吨,而国际上先进的海水淡化工程产水成本可控制在3-4元/吨。基础技术落后造成的设备使用寿命短、能源消耗量大,实验室纯水设备是我国海水淡化产水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的一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大都依赖进口,对先进基础工艺缺乏研究,产业技术集成基础薄弱,创新空间小,很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装备产品。目前国内具备一定实力的海水淡化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尚不到10家,出于短期利益考虑,企业也往往不愿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投入资金与力量。纯水设备
为此,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应将海水淡化基础技术创新列入强基工程的重点领域。一是利用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与海水淡化相关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基”水平的提升,增强海水淡化基础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海水淡化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大对海水淡化基础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投向海水淡化强基项目,提升海水淡化技术装备水平。重点研发高性能膜材料,改进制造工艺,提高反渗透膜脱盐率、产水通量和可靠性。注重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与新型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积极开展电吸附、膜蒸馏、正渗透等前沿技术工艺的开发和试验。三是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和成套装置制造能力,提高装备使用寿命和能效水平实验室纯水设备。
应建设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产业基地。一方面通过大型示范工程快速提升海水淡化应用总规模、单厂产能和经济性;另一方面推动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服务等要素在区域集聚,在天津、青岛、大连、杭州等地建设若干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原材料生产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纯水设备
应强化政策和标准的引领作用。不但加大首台(套)政策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实施力度,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予以研发补助,支持自主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还要扩大海水淡化在工业领域的使用范围和规模,鼓励沿海电力、钢铁、石化和化工等行业的高用水企业利用工业余能余热配套建设海水淡化设施,鼓励在沿海缺水型工业园区集中建设适当规模的海水淡化装置,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水。此外,鼓励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以及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海水淡化产业实验室纯水设备。
应加快海水淡化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如:联合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天津大学、杭州水处理中心等研究力量,组建海水淡化创新联盟,整合单项技术,形成集成效应,推动协同创新;鼓励企业通过跨境并购、参股国外企业等方式加强技术跟进和储备等。本文由皙全苏州水处理设备网提供任何人和单位不得转载盗用。
- 上一篇:环保部:9月按日处罚 总计金额4267万 2017/11/8
- 下一篇:吸附过滤器在油水分离设备中的应用 2012/5/23